申請日2021.01.27
公開(公告)日2021.03.02
IPC分類號C02F1/52
摘要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高效加藥功能的污水處理設備,包括沿豎直方向依次設置的加藥室、絮凝室和排渣室,加藥室與絮凝室之間、絮凝室與排渣室之間均通過連通管連通,連通管上安裝有通斷閥;加藥室的頂板上設置有進水口和多個加藥口,加藥口呈等間距設置,加藥口均通過管路與輸送泵出口相連通,輸送泵進口與藥箱內腔相連通;排渣室內部安裝有兩個輥輪,輥輪的軸端分別與支座轉動連接,支座固接于排渣室頂板內壁上,輥輪上繞設有刮渣皮帶,刮渣皮帶的外壁面上固接有刮渣板;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具有高效加藥功能的污水處理設備,采用縱向設置,實現模塊化組裝,便于靈活運輸;可以提高加藥速度以及加藥效果。
權利要求書
1.一種具有高效加藥功能的污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豎直方向依次設置的加藥室(1)、絮凝室(2)和排渣室(3),加藥室(1)與絮凝室(2)之間、絮凝室(2)與排渣室(3)之間均通過連通管(4)連通,連通管(4)上安裝有通斷閥(5);所述加藥室(1)的頂板上設置有進水口(8)和多個加藥口(9),加藥口(9)呈等間距設置,加藥口(9)均通過管路與輸送泵(10)出口相連通,輸送泵(10)進口與藥箱(11)內腔相連通;所述排渣室(3)內部安裝有兩個輥輪(12),輥輪(12)的軸端分別與支座(13)轉動連接,支座(13)固接于排渣室(3)頂板內壁上;輥輪(12)上繞設有刮渣皮帶(14),刮渣皮帶(14)的外壁面上固接有刮渣板(1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高效加藥功能的污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藥室(1)的底板與絮凝室(2)的頂板通過螺栓固定連接,絮凝室(2)的底板與排渣室(3)的頂板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高效加藥功能的污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藥室(1)的內部安裝有螺旋桿(6),螺旋桿(6)的兩端與加藥室(1)內壁轉動連接,螺旋桿(6)上設有若干個等間距設置的攪拌葉片;所述螺旋桿(6)的中部與第一電機(7)的輸出軸進行鏈傳動。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高效加藥功能的污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室(3)的內腔底部固接有一個擋板(17),擋板(17)位于輥輪(12)的正下方。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高效加藥功能的污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室(3)的兩端設置有排渣口(18)和排水口(19)。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高效加藥功能的污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泵(10)和藥箱(11)均安裝在加藥室(1)上方。
說明書
一種具有高效加藥功能的污水處理設備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污水處理設備,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具有高效加藥功能的污水處理設備,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污水處理是處理水污染的重要過程。采用物理、生物及化學的方法對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進行處理以分離水中的固體污染物并降低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和富營養物(主要為氮、磷化合物),從而減輕污水對環境的污染。
現有技術中,污水處理設備通常為橫向布置,模塊化組裝的程度較低,導致整體外形體積往往會比較大,導致運輸過程的不便;現有污水處理設備的加藥速度有限,比較緩慢,且加藥容易出現不均勻的情況,加藥后的混合效果不理想,有待提高。
綜上可知,現有技術在實際使用上顯然存在不便與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高效加藥功能的污水處理設備,采用縱向設置,實現模塊化組裝,便于靈活運輸;可以提高加藥速度以及加藥效果。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具有高效加藥功能的污水處理設備,包括沿豎直方向依次設置的加藥室、絮凝室和排渣室,加藥室與絮凝室之間、絮凝室與排渣室之間均通過連通管連通,連通管上安裝有通斷閥;所述加藥室的頂板上設置有進水口和多個加藥口,加藥口呈等間距設置,加藥口均通過管路與輸送泵出口相連通,輸送泵進口與藥箱內腔相連通;所述排渣室內部安裝有兩個輥輪,輥輪的軸端分別與支座轉動連接,支座固接于排渣室頂板內壁上;輥輪上繞設有刮渣皮帶,刮渣皮帶的外壁面上固接有刮渣板。
一種優化方案,所述加藥室的底板與絮凝室的頂板通過螺栓固定連接,絮凝室的底板與排渣室的頂板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加藥室的內部安裝有螺旋桿,螺旋桿的兩端與加藥室內壁轉動連接,螺旋桿上設有若干個等間距設置的攪拌葉片;所述螺旋桿的中部與第一電機的輸出軸進行鏈傳動。
進一步地,所述排渣室的內腔底部固接有一個擋板,擋板位于輥輪的正下方。
進一步地,所述排渣室的兩端設置有排渣口和排水口。
進一步地,所述輸送泵和藥箱均安裝在加藥室上方。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整體采用豎向布置,且實現模塊化組裝,便于靈活運輸,且縮小占地面積;本實用新型采用多點加藥,以提高加藥速度,通過攪拌桿的輔助以提高加藥混合效果的均勻性;本實用新型的集成化程度較高,集加藥、絮凝室與排渣過程于一體。
(發明人:賈琦;郭健;王曉玲;劉臣;張增寶;張曉麗;曾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