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日2020.07.08
公開(公告)日2021.03.02
IPC分類號C02F9/02; C02F9/08; B02C4/02
摘要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單元化污水處理裝置,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污水只能集中處理、處理效率低以及大顆粒物質易造成裝置堵塞的技術問題。該裝置包括處理箱、破碎機構以及與處理箱可拆卸連接的污水處理機構。本實用新型用于用于污水的處理,通過污水處理機構包括過濾層、棉花層以及活性炭層依次對污水進行過濾、吸附和凈化,提高了污水的處理效果;處理箱與污水處理機構之間的可拆卸連接便于對過濾網、棉花層和活性炭層進行拆卸,提高了其更換清洗效率;粉碎機構的設置對污水中的菜葉等大顆粒物質進行粉碎,避免菜葉等大顆粒物質造成處理箱內部的堵塞,提高了污水的處理效率。
權利要求書
1.一種單元化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處理箱(1)、破碎機構(2)以及與處理箱(1)可拆卸連接的污水處理機構(3);
其中所述處理箱(1)的上端設置進污口(4),所述處理箱(1)的側壁上設置開口(5);
所述破碎機構(2)設置在所述處理箱(1)的上部;
所述污水處理機構(3)位于所述破碎機構(2)的下方,所述污水處理機構(3)包括過濾層(6)、棉花層(7)、活性炭層(8)以及面板(9),所述過濾層(6)、所述棉花層(7)和所述活性炭層(8)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所述過濾層(6)、所述棉花層(7)和所述活性炭層(8)從所述開口(5)處深入所述處理箱(1)內部,所述面板(9)與所述開口(5)之間密封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元化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機構(2)包括驅動電機(10)、傳動機構(11)以及粉碎輥(12),所述傳動機構(11)一端連接所述驅動電機(10)另一端連接所述粉碎輥(12),所述粉碎輥(12)設置在所述處理箱(1)內部且位于所述污水處理機構(3)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單元化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輥(12)為多根且并排設置,所述傳動機構(11)包括齒輪,所述齒輪為多個且與所述粉碎輥(12)一一對應,相鄰的兩個齒輪之間相互嚙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元化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箱(1)的相對兩側的內側壁上設置固定板(13),相對的兩個所述固定板(13)上設置三組對稱的條形凹槽(14),所述條形凹槽(14)從靠近所述開口(5)處延伸至靠近與所述開口(5)相對的側壁處,所述過濾層(6)、所述棉花層(7)和所述活性炭層(8)沿所述條形凹槽(14)穿設在所述處理箱(1)內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單元化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層(6)、所述棉花層(7)和所述活性炭層(8)相互平行且與所述面板(9)垂直。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元化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5)處的所述處理箱(1)外側壁上設置“回”字形的凹槽(15),所述凹槽(15)位于所述開口(5)的周向上,所述面板(9)朝向所述過濾層(6)的端面上設置“回”字形的凸起(16),所述面板(9)蓋設在所述開口(5)上時,所述凸起(16)嵌入所述凹槽(15)內部。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元化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箱(1)的外側壁上設置第一連接部,對應的所述面板(9)上設置第二連接部,所述污水處理機構(3)設置在所述處理箱(1)上時,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單元化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部包括插槽(17)與第一固定塊(18),所述第二連接部包括插桿(19)與第二固定塊(20),所述污水處理機構(3)設置在所述處理箱(1)上時,所述插桿(19)插入所述插槽(17)內部,所述插槽(17)為多個,所述插槽(17)通過所述第一固定塊(18)設置在所述開口(5)的周側上,對應的所述插桿(19)為多個,所述插桿(19)通過所述第二固定塊(20)設置在所述面板(9)的周側側壁上,所述第一固定塊(18)上設置緊固螺絲(21),所述緊固螺絲(21)的頭端深入所述插槽(17)內部且可以抵緊所述插桿(19)。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單元化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處理箱(1)內部的紫外線殺菌燈(22),所述紫外線殺菌燈(22)位于所述處理箱(1)的頂壁。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單元化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線殺菌燈(22)外部罩設玻璃罩(28),所述玻璃罩(28)的內壁上設置安裝槽(29),所述紫外線殺菌燈(22)設置在所述安裝槽(29)內;所述處理箱(1)的頂壁設置穿槽(24)以及與所述穿槽(24)垂直的卡槽(25),所述卡槽(25)設置在所述穿槽(24)的底部且與所述穿槽(24)連通,對應的所述玻璃罩(28)的開口邊沿處設置穿桿(27),所述穿桿(27)遠離所述玻璃罩(28)的一端設置卡塊(26);當所述玻璃罩(28)扣設在所述處理箱(1)的頂壁上時,所述穿桿(27)位于所述穿槽(24)內部,所述卡塊(26)卡接在所述卡槽(25)的內部。
說明書
單元化污水處理裝置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單元化污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根據污水來源的觀點,污水可以定義為從住宅、機關、商業或者工業區排放的與地下水、地表水、暴風雪等混合的攜帶有廢物的液體或者水。污水有許多類別,相應地減少污水對環境的影響也有許多技術方法和工藝處理方式,生活污水來自住宅、寫字樓、機關或相類似的污水;衛生污水;下水道污水,包括下水道系統中生活污水中混合的工業廢水。垃圾、各種大氣顆粒物沉降等,通過地表徑流、土壤侵蝕、農田排水等形式進入水體環境所造成。具有分散性、隱蔽性、隨機性、潛伏性、累積性和模糊性等特點,因此不易監測、難以量化,研究和防控的難度大。水污染物排入水體中會引起污染。
現有技術中,現有的污水處理裝置為了最大速度的實現污水的凈化,往往都是通過單一的過濾方式來進行處理,不會采用其他裝置以吸附、凈化污水中雜質,造成污水沒有經過充分處理就進行排出,同樣會造成環境的污染,同時污水中往往包含著廚余垃圾如菜葉等大顆粒物質,若不對其進行粉碎,易造成污水處理裝置的堵塞,降低了污水處理的效率;往往污水的處理需要集中到一地,進行集中處理,而對于一些臨時搭建的區域若需要處理污水,還需要搭建排水管到連通到污水處理地,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因此就需要設計一種單元化的污水處理裝置以及處理方法來解決上述污水只能集中處理、處理效率低以及大顆粒物質易造成裝置堵塞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單元化污水處理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污水只能集中處理、處理效率低以及大顆粒物質易造成裝置堵塞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諸多技術方案中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能產生的諸多技術效果詳見下文闡述。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單元化污水處理裝置,包括處理箱、破碎機構以及與處理箱可拆卸連接的污水處理機構;
其中所述處理箱的上端設置進污口,所述處理箱的側壁上設置開口;
所述破碎機構設置在所述處理箱的上部;
所述污水處理機構位于所述破碎機構的下方,所述污水處理機構包括過濾層、棉花層、活性炭層以及面板,所述過濾層、所述棉花層和所述活性炭層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所述過濾層、所述棉花層和所述活性炭層從所述開口處深入所述處理箱內部,所述面板與所述開口之間密封連接。
優選地,所述破碎機構包括驅動電機、傳動機構以及粉碎輥,所述傳動機構一端連接所述驅動電機另一端連接所述粉碎輥,所述粉碎輥設置在所述處理箱內部且位于所述污水處理機構上方。
優選地,所述粉碎輥為多根且并排設置,所述傳動機構包括齒輪,所述齒輪為多個且與所述粉碎輥一一對應,相鄰的兩個齒輪之間相互嚙合。
優選地,所述處理箱的相對兩側內側壁上設置固定板,相對的兩個所述固定板上設置三組對稱的條形凹槽,所述條形凹槽從靠近所述開口處延伸至與所述開口相對的側壁處,所述過濾層、所述棉花層和所述活性炭層沿所述條形凹槽穿設在所述處理箱內部。
優選地,所述過濾層、所述棉花層和所述活性炭層相互平行且與所述面板垂直。
優選地,所述開口處的所述處理箱外側壁上設置“回”字形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開口的周向上,所述面板朝向所述過濾層的端面上設置“回”字形的凸起,所述面板蓋設在所述開口上時,所述凸起嵌入所述凹槽內部。
優選地,所述處理箱的外側壁上設置第一連接部,對應的所述面板上設置第二連接部,所述污水處理機構設置在所述處理箱上時,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一連接部包括插槽,所述第二連接部包括插桿,所述污水處理機構設置在所述處理箱上時,所述插桿插入所述插槽內部,所述插槽為多個,所述插槽通過第一固定塊設置在所述開口的周側上,對應的所述插桿為多個,所述插桿通過第二固定塊設置在所述面板的周側側壁上,所述第一固定塊上設置緊固螺絲,所述緊固螺絲的頭端深入所述插槽內部且可以抵緊所述插桿。
優選地,還包括設置在所述處理箱內部的紫外線殺菌燈,所述紫外線殺菌燈位于所述處理箱的頂壁。
優選地,所述紫外線殺菌燈外部罩設玻璃罩,所述玻璃罩的內壁上設置安裝槽,所述紫外線殺菌燈設置在所述安裝槽內;所述處理箱的頂壁設置穿槽以及與所述穿槽垂直的卡槽,所述卡槽設置在所述穿槽的底部且與所述穿槽連通,對應的所述玻璃罩的開口邊沿處設置穿桿,所述穿桿遠離所述玻璃罩的一端設置卡塊;當所述玻璃罩扣設在所述處理箱的頂壁上時,所述穿桿位于所述穿槽內部,所述卡塊卡接在所述卡槽的內部。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包括處理箱、破碎機構以及污水處理機構;將污水處理機構與處理箱之間設置為可拆卸連接,方便污水處理機構的拆卸清洗,破碎機構的設置可以使進入處理箱內部的污水首先經過破碎機構的破碎,將污水中的菜葉等大顆粒物質進行粉碎,避免菜葉等大顆粒物質造成處理箱內部的堵塞,提高了污水的處理效率;污水處理機構設置成三層包括過濾層、棉花層以及活性炭層依次對污水進行過濾、吸附和凈化,提高了污水的處理效果。
本實用新型優選技術方案至少還可以產生如下技術效果:粉碎輥為多根且并排設置的方式,提高破碎效率,同時還能最大程度的通過污水,避免污水的在破碎輥上方的過度蓄積;
處理箱相對兩側的內側壁上設置固定板,固定板上設置條形槽,用于使所述過濾層、所述棉花層和所述活性炭層沿此條形槽進入處理箱內部,同時起到支撐所述過濾層、所述棉花層和所述活性炭層的作用;
開口與面板之間通過“回”字形的凹槽與凸起進行多重密封連接避免污水流出;
面板與處理箱之間通過插桿與插槽的方式進行連接,同時配合緊固螺絲,既能實現面板的定位,還能起到對面板的固定作用。
(發明人:畢建光;羅玉龍)